院地合作
?、偎毖芯繂T王忠衛(左一)開展漁業養殖技術培訓。
?、谖錆h植物園獼猴桃培育專家鐘彩虹(左一)到龍鳳鎮開展獼猴桃栽培技術指導。
?、鬯毖芯繂T段明指導村委會放養魚苗。
■本報見習記者 高雅麗
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區,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貧困人口分布廣,為全國綜合扶貧改革試點鎮。2015年10月起,中科院武漢分院組建工作隊,赴龍鳳鎮龍馬村開展為期5年的駐村扶貧工作。
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在扶貧工作中,武漢分院認真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的指示精神,發揮科技資源優勢,推行‘地方企業(合作社)+中科院科技資源支撐+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實施系列科技扶貧項目,為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發揮了示范效應?!?/font>
建立特色扶貧工作機制
袁志明表示,武漢分院統籌推動了院屬在漢9家單位以技術、智力、成果、資金支持等多種方式參與駐村精準扶貧工作,形成了分院整體推進、研究所聯動支持、駐村工作隊組織落實的系統工作格局。
據了解,在武漢分院扶貧工作隊進駐龍馬村前,2014年村子里有農戶872戶,其中貧困戶596戶,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384戶,是典型的貧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全村耕地面積僅2521畝,自然條件較惡劣。村里主要經濟收入來自茶葉種植、畜禽養殖及務工,農業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紅薯為主,高產值農業發展較為緩慢。
2015年工作隊進村后,他們首先從深入了解村情和貧困戶信息兩方面做好精準識別。首批扶貧工作隊隊員肖海金說:“我們當時與村民做了大量訪談,他們對扶貧工作非常支持、非常期待?!?/font>
扶貧工作隊重點幫扶龍馬村紙廠河組的貧困戶,他們實地走訪調研52戶村民的人口、收入、掌握生產技能等情況,建立了28戶貧困戶的檔案卡。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肖海金前一天剛從恩施回到武漢。他告訴記者,從住的地方到農戶家來回一趟得三四個小時,路況還比較差,“微信步數基本每天都是2萬步以上”。
為了做到“真扶貧”,工作隊基本扎根在這里。據統計,2017年時任工作隊隊長葛保根有200多天都在村子里,周末也顧不上回家。武漢分院扶貧工作隊被恩施市評為2015年、2016年精準扶貧“先進工作隊”。
通過工作隊的前期走訪,他們調研了當地5個種植、養殖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建立了經濟產業基礎信息庫;組織武漢植物園、水生所專家到村收集土壤和水體樣本分析測試,了解自然資源基礎特性,為決策發展高產值農業建立了信息基礎。
袁志明說:“截至2018年4月,武漢分院共組織分院系統所局級領導20人次赴恩施實地調研,組織各單位黨支部與龍馬村28戶建立對口幫扶聯系,先后選派8位優秀同志駐村開展扶貧工作,在增強精準扶貧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上做好示范?!?/font>
發揮科技幫扶優勢
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龍馬村也迎來了科技幫扶下的“大發展”。據袁志明介紹,武漢分院先后組織武漢植物園、水生所等單位專家開展科學論證,形成了“以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百姓致富”的駐村發展5年規劃建議。
規劃結合恩施當地苗木市場需求,在龍馬村和青堡村建設苗木種植基地,發展苗木種植培育產業;結合地方需求擴大輻射范圍,組織水生所漁業養殖專家形成“佐家壩水庫生態漁業方案”,幫扶龍馬村和附近的佐家壩村共建水庫養殖基地;根據駐點村實際情況,扶持龍馬村創業大學生壯大養殖合作社,發展生態養殖產業。
扶貧先扶“智”,兩年來龍馬村的田間地頭迎來了不少科學家,他們在這里講解科學種植、養殖知識。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培育專家鐘彩虹,水生所漁業養殖專家劉家壽、王忠衛等20余位專家都是這里的“??汀?。
與此同時,武漢分院組織9位合作社技術人員在武漢植物園培訓并獲得國家園藝師中級職稱,幫助貧困群眾“換腦、增智、造血、夯基”,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
令第二批工作隊隊員桑鵬印象最深的是組建養雞合作社的一個小伙子。他說:“工作隊鼓勵貧困戶入社發展生態養殖產業,這個小伙子通過兩年的努力,獲得了一些現金的收入。這個村級主導產業2016年帶動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2017年年均增收2000元,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現金困難的問題?!?/font>
2016年,武漢分院提供了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團隊研發的異育銀鯽“中科3號”等優良品種約15萬尾魚苗,由當地村委會負責管理,幫扶佐家壩村建立了100畝生態漁業養殖示范基地。水生所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負責技術支撐,示范零投餌、零排放的可持續生態漁業養殖模式,所獲收入為龍馬村、佐家壩村集體所有。目前,投入魚苗長勢良好,可帶來直接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除此之外,武漢分院扶持硒來樂公司青堡村合作社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引入武漢植物園軟棗獼猴桃等優質種苗及培育技術,社員通過分紅、務工、流轉土地和農產品銷售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2017年,合作社以苗木基地繁育的花卉苗木為支撐承接區域道路美化工程等,帶動155人務工,人均增收8000元,相關農戶出租土地500畝共獲得17.5萬元收入。
根據地方需求,武漢分院幫助龍鳳鎮政府、硒來樂公司石門子合作社在店子槽村建設遠期規模約5000畝的石門子生態景觀園,這里已經成為建設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截至2017年12月,景觀園重點打造的國內首家專業藤蔓植物物種園,已收集藤蔓植物300余種,繁育葡萄種苗20萬株,種植巨藤月季2萬余株。園區內農戶通過參與園區管理、在景觀園務工等多種方式增收。景區帶動65人務工,人均獲得8000元收入,5戶貧困戶列入新農村計劃獲得補助12000元。
讓當地群眾“脫貧不返貧”
袁志明說:“兩年來,武漢分院實施的系列科技扶貧項目取得良好效果,通過設立專項、研究所支持、整合社會資源等方式,共計投入科技扶貧的經費達558萬元;至2017年底,重點幫扶龍馬村紙廠河組28戶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900元增加到6800元、龍馬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5.5萬元,完成了龍馬村整體脫貧任務;所輻射的佐家壩村、青堡村、店子槽村建立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中科院先進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圍得到推廣?!?/font>
袁志明表示,下一步武漢分院要更好地發揮中科院的科技資源優勢,帶領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讓當地群眾“脫貧不返貧”。
未來,武漢分院將通過加強技術支持、做好人員培訓、輸送優質科技成果等多種方式,重點加強對駐點村生態漁業、花卉苗木種植產業、生態養殖產業等特色產業的幫扶力度,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并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與百姓的利益共享機制,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我們將進一步推動武漢病毒所‘生物農藥’、水生所、植物園優良品種和種養殖技術等在鄂西貧困地區各產業領域推廣應用,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在更大范圍內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帶動廣大群眾向小康社會邁進?!痹久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