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2023年5月15日,《巖土力學》第十屆編委會暨“巖土力學卓越論壇(首屆)”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召開。來自武漢巖土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河海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三峽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北京建筑大學、鄭州大學、華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海南大學、東華大學、溫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長江科學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近40家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工程單位近百名代表參會。
第十屆編委會會議由《巖土力學》主編、武漢巖土所孔令偉研究員主持,武漢巖土所安駿勇副所長致辭。安駿勇簡要回顧了學報創刊四十四年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取得的成績,分析了當前黨和國家在科技期刊領域的政策導向,期待在新一屆編委任期內,各位編委積極建言獻策,讓《巖土力學》的發展再上新臺階。編輯部主任周平報告了2018-2023年《巖土力學》工作,系統回顧并總結了5年來學報亮點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編委會上,安駿勇副所長、孔令偉主編、李建林教授、孫德安教授和鄔愛清教高為優秀審稿專家頒發獲獎證書。會議產生了第十屆編委。新一屆編委會組成人員就進一步辦好期刊提出了各自想法和建議,并就審稿工作、高質量組稿措施、互聯網應用、論壇舉辦、影響力提升等各方面展開討論,并對《巖土力學》今后發展提出了很多具體建議與對策。
首屆“巖土力學卓越論壇”聚焦“能源巖土力學與碳中和技術”主題,邀請武漢巖土所楊春和院士作為論壇主講人,并作了題為“大規模深地儲氫機遇與挑戰”的學術報告。大規模深地儲氫是氫能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也是國際學術界和工程界的研究前沿。楊春和院士針對利用鹽穴、含水層、枯竭油氣藏和廢棄礦坑等深部地質體進行大規模氫能儲存中存在的基礎科學難題和關鍵技術挑戰進行了系統地論述和分析。儲能地質體內多元流體的微生物-物理-化學反應流體動力學機制、注采運行條件下儲蓋層宏細觀結構及滲透-擴散特性演化規律和多場多相耦合條件下儲能介質多相運移前緣表征及動態監測方法等是大規模深地儲氫需要優先解決的科學問題。深地儲能有望發展形成一門新的學科方向。
大會還邀請中國石油大學金衍教授、武漢巖土所李琦研究員、天津大學劉潤教授、河海大學孔綱強教授分別做了題為“超深井鉆井巖石力學的關鍵應用問題探討”、“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與利用的關鍵巖土力學問題、研究現狀及最新成果”、“海上風電新型筒型基礎的研發與實踐”、“能源地下結構與工程”的報告。與會者對5個報告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會場學術討論氛圍濃厚。
論壇結束后,孔令偉對本次編委會會議暨“巖土力學卓越論壇”做了總結發言,表示將在此次會議成果的基礎上,落實編委們提出的好建議、好措施,同時持續提升“論壇”的規模與影響力,切實推動《巖土力學》期刊高質量發展。
會議現場
楊春和院士作主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