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舉辦“博導論壇”,來自二氧化碳地中隔離組的魏寧研究員以“中國碳基產業通過CCUS的碳中和路徑研究”為題,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講座。
魏寧首先就“碳循環”概念向同學們進行了詳細解釋,同時結合在9月22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宣布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從政策角度介紹了“碳中和”的具體意義以及CCUS的重要性。接著通過自己的研究歷程以及研究成果,介紹了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從“技術發展”、“項目風險評估”、“CCUS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潛力”以及“CCUS商業化主要的挑戰與對策”等角度具體介紹了CCUS的碳中和路徑探究。最后對CCUS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現行新能源結構體系對傳統能源的影響進行了細致地分析,結合自己參與的工程項目以及儀器研發項目等指出了“碳中和目標下CCUS技術”與產業變遷、個人發展之間的密切關聯。
在現場師生互動的話提問環節,魏寧就大家關心的“CCUS具體的實行方法”、“CCUS在企業實施的具體方案”等問題進行了細致解答,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歷,勉勵在場同學積極主動探索,發散學術思維,為土木工程交叉學科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魏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致力于CCUS技術體系宏觀研究和孔隙-巖心-場地多尺度上研究多孔介質中多相流體反應-流動耦合試驗、數值模擬與現場試驗研究工作。提出了次盆地尺度的CO2咸水層封存場地和CO2増采原油的場地適宜性的評價方法;提出了考慮工程技術經濟條件、源匯匹配等眾多因素的分等級容量評估方法;在國內首次形成CO2地質利用與封存的多尺度多精度的研究框架,并應用于國內十五個CCUS項目預可研和蒙古國、美國懷俄明等CCUS項目預可研。提出了非純CO2咸水層封存、混合氣體驅替煤層氣、深井取樣監測、突破壓測試等大量方法與技術。設計與完成了通遼200噸規模的CO2咸水層封存先導試驗;并作為主要技術支撐專家協助中國首個10萬噸/年規模的國家能源鄂爾多斯煤制油全流程CCUS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眾多CCUS相關的項目與課題的研發,包括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課題、國家支撐項目-課題、科學院先導專項(A類)-課題、能源基金、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能源署、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地調局、中海油、中石化等企業與機構資助課題40余項。目前在《Joul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巖土力學》等行業頂級期刊上發表 SCI、EI論文30余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0余項,以主要撰稿人及技術貢獻者協助科技部21世紀議程中心、國際能源署(IEA)、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亞洲開發銀行(ADB)、洛基山研究所、Battelle實驗室、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等多個機構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