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2023年4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邱洋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發表了題為“Alphavirus infection triggers antiviral RNAi immunity in mamma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發現野生型甲病毒感染哺乳動物體細胞及成年小鼠可以有效激發RNA干擾(RNAi)介導的抗病毒免疫,拓展了我們對哺乳動物中RNAi抗病毒免疫的認識。

RNAi在真核生物中是一種保守的基因轉錄后沉默機制,在真菌、植物和昆蟲中發揮關鍵的抗病毒功能。在哺乳動物中也存在保守的RNAi通路,有研究發現野生型病毒感染具有分化能力的干細胞及乳鼠時,可以誘導病毒來源的小干擾RNA(vsiRNA)的產生,并激活高效的RNAi抗病毒免疫。而在分化成熟的體細胞中,RNAi抗病毒免疫只有在病毒RNAi抑制蛋白(VSR)活性被抑制時才凸顯。那么,野生型病毒感染哺乳動物體細胞及成體是否能誘導顯著的RNAi抗病毒免疫反應呢?目前尚不清楚。
該項研究發現,包括西門利克森林病毒(SFV)及辛德畢斯病毒(SINV)在內的野生型甲病毒在感染分化成熟的哺乳動物體細胞及成年小鼠時,可以誘導vsiRNA的產生;有趣的是,這些甲病毒的RNA 5’端包含有保守的堿基序列,能在其中特定區域產生數種高峰度的vsiRNA(命名為vsiSFV及vsiSINV);這些vsiRNA的產生依賴宿主Dicer酶,并能有效加載到AGO-RISC,產生基于RNAi的抗病毒免疫效應。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RNAi增強劑依諾沙星(Enoxacin)能以RNAi通路依賴的方式發揮抗病毒效果,且能有效保護小鼠免受由于SFV感染導致的腦部神經損傷和死亡。該發現凸顯出RNAi抗病毒免疫在哺乳動物中重要的生理學意義,同時為基于RNAi免疫的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武漢病毒所博士生孔靜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周溪研究員和邱洋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3.112441
圖1. SFV誘導哺乳動物RNAi抗病毒免疫及Enoxacin的抗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