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水生所成果“建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斑馬魚定向突變體庫”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發表日期:2021-12-08潘魯湲來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縮小

  1021日至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次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集中展示"十三五"以來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建設創新型國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作為中國科學院的代表之一,水生生物研究所牽頭完成的“建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斑馬魚定向突變體庫”成果入選基礎研究展區,出現在生物科技相關成果的第一展板上。 

  2013年初,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系統剛一問世,在朱作言院士和孟安明院士等科學家的號召下,水生所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聯合全國30多家實驗室,歷時6年,完成了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的系統性基因敲除,從而建成了我國首個大規模斑馬魚定向突變體庫,也首次實現了脊椎動物單條染色體的系統性基因敲除。目前,所有突變品系和遺傳信息全部通過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對學術界公開和提供服務(http://www.zfish.cn/TargetList.aspx)。 

  斑馬魚是現代生命科學、健康科學和環境科學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動物。中國的斑馬魚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成立后的近10年來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2020年,我國的斑馬魚研究產出的全球占比已超過29%,成為全球產出體量第一的國家。在斑馬魚研究歷史上,歐美學者發起過幾次大規模的正向遺傳學突變體庫構建和篩選計劃。但是這些突變體的突變基因往往不明,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加之這些突變體全部保藏在位于美國和德國的斑馬魚資源庫中,中國的研究者獲取困難,因為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原因,轉化研究更加受限。此次展出的這一成果,是國際學術界首個大規模反向遺傳學突變體庫構建和篩選計劃,代表著國際斑馬魚科研的發展方向。這一成果,不僅誕生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斑馬魚大規模突變體庫,還有力凝聚了我國斑馬魚領域的一線學者,推動了我國斑馬魚研究的蓬勃發展,是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典型代表。   

  在同一展區,還展出有由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主任孫永華研究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重點專項“斑馬魚發育與代謝突變體庫的系統創制”項目所產生的另一項科研成果:“開發出時空特異性在體示蹤技術與基因敲入體系:Bi-FoRe”。 

模式動物斑馬魚 

中國科學家首次完成斑馬魚1號染色體的系統性基因敲除示意圖 

大數據分析揭示高效gRNA靶位的序列特征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生物技術第一展板 

附件: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