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魚類生物學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隨著基因組時代的到來以及對全球食品安全的需求,魚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近十年來已取得更為重大的突破。這些突破不僅促進了重大理論創新,也為現代水產養殖產業和世界魚類供給及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團隊應新創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的創刊需求和國際前沿及發展趨勢,發表了題為“在基因組資源快速增長和糧食安全日益強化的挑戰時代魚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再思考”的長文評述。該評述包括六個部分:1)重要魚類譜系的生物學創新和基因組演化;2)天然多倍體魚類的演化命運及結果;3)魚類馴養和選育的生物學后果;4)魚類育種生物技術的發展和革新;5)魚類遺傳育種生物技術的可用途徑和潛能;6)遺傳改良對水產種業和食品安全的貢獻。
文中特別評述了從幾種輻鰭魚類基因組解析揭示出脊椎動物由水登陸的生物學創新,北半球刺魚適應性演化的基因組變異,東非鱺魚物種多樣性的基因組特征,東亞鯉科魚類物種快速形成和適應的基因組變化等魚類生物學的重大發現,還對包括基于基因編輯技術途徑導入有益基因或移除不利基因、基于性別特異標記技術途徑培育單性群體、基于可控原始生殖細胞開關技術途徑生產不育子代、基于借腹懷胎技術途徑提升育種效率、基于基因組整合及有性生殖重新獲得創制人工合成多倍體的5個精準育種生物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由此提出了水產遺傳育種和新品種創制的藍圖(圖)。
養殖魚類或其他水產動物遺傳改良和種業發展的基礎路線圖
此外,還對水產品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國際上近兩年興起的水產品即“藍色食品”可以提升國民營養和生產水產品低碳排放的和諧環境性能進行了重點評述。因此,魚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理論突破和技術革新既是我們亟需關注的前沿科學問題,也是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Gui JF, Zhou L, Li XY. Rethinking fish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ies in the challenge era for burgeoning genom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food security. 2021. https://doi.org/10.1016/j.watbs.2021.11.001.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7351210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