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攝
2022年是世界著名巖土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巖土所”)奠基人陳宗基先生誕辰100周年。為緬懷追憶陳宗基先生的杰出貢獻、傳承陳宗基先生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9月15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聯合主辦“紀念陳宗基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活動”,以弘揚陳先生勇于創新的學術思想和學無止境的大師風范。
本次活動以“弘揚老科學家精神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巖土人在行動”為主題,分別舉辦紀念陳宗基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活動和陳宗基先生銅像揭幕儀式。
陳宗基院士是一位赤誠的愛國者,優秀歸僑科學家,我國巖土力學與工程的開拓者?!爸驹谡衽d中華”是他畢生的信念。
在武漢巖土所工作期間,他曾指導工程兵地下建筑物的防護工程,解決我國第一個地下核爆炸硐室封堵問題。他對南京長江大橋3號橋墩在施工中遇到的難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使橋墩施工得以順利進行,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秉承陳宗基先生服務國建重大工程的科研工作理念,武漢巖土所一代又一代“巖土人”接續努力,堅持“任務帶動學科,基礎促進應用,技術服務工程”的創新理念,在三峽工程、大瑤山鐵路、二灘水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留下了巖土所人奮斗的身影。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李海波說,紀念陳先生,就是要學習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新中國誕生后,他積極響應周總理號召,拒絕國外優渥條件,毅然回國,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要學習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陳先生在國際上創立了土流變學,在國內率先開辟了巖石流變學研究。要學習他德馨品高、獎掖后學的大家風范,陳先生注重青年人才培養,甘做提攜后學的鋪路石和領路人。他創辦的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先后培養了葛修潤、楊春和、馮夏庭、李術才四位院士和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所長薛強代表武漢巖土所向陳宗基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真切的懷念,向陳宗基先生的親屬表示親切問候。他號召:希望新一代巖土所人緊緊圍繞黨中央對中科院提出的“四個率先”和“兩加快一努力”的總體要求,賡續傳承以陳宗基先生為杰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血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續寫武漢巖土所建設發展的新篇章,當好新時代巖土事業創新跨越發展的答卷人。
武漢巖土所供圖
紀念活動中,與會嘉賓觀看緬懷先生的紀錄片——“陳宗基先生生平與成就”,參觀“紀念陳宗基先生誕辰100周年生平成就展”,見證陳宗基先生銅像揭幕。
學術交流環節,東北大學馮夏庭院士、山東大學李術才院士、陸軍工程大學王明洋院士、中科院武漢巖土所楊春和院士分別以“深埋隧道圍巖破壞過程與控制”“隧道不良地質災害源超前預報和治理”“深部硐室長期穩定性的兩個力學問題”“傳承陳宗基先生之精神 共謀巖土所創新與發展”為主題作了大會特邀報告,以最新科研進展繼承和發揚陳宗基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精神。(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王以豪 段金利 )
報道鏈接:http://m.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9/b6c3c6687a84445bbd83e067e2409ec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