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6月25日,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盛大舉行。大會傳達了國家布局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有關意見。
根據《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湖北東湖科學城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創建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東湖科學城如何更好實現蹄疾步穩的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
“中國科學院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湖北省、武漢市有著長期的、深度的戰略科技合作?!痹久鹘榻B,中科院武漢分院始終積極支持湖北建設區域創新高地,正積極參與和支持湖北東湖科學城建設,助力將東湖科學城打造為支撐武漢建設國家科創中心的核心策源地。
近年來,袁志明和團隊對國內外一些區域創新高地或創新集群建設的研究,傾注了不少心血。他認為,有不少經驗值得東湖科學城借鑒。
從國際來看,法國“競爭極”、英國倫敦“科技城”、美國區域創新中心,以及日本東京“首都圈”等計劃,都源于政府主導、助力國家形成創新優勢集聚地區。其運營建設呈現出,以知識和核心技術為關鍵特征、高強度的研發經費投入、多元參與的創新活動、大量的知識轉移和知識溢出。
從國內來看,無論是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還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推進,其核心承載區都由若干科技城或科技創新集聚區組成。在推進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共性特點:大格局定位,廣視野發展。厚基礎建設,獨占性領航。尖端化集聚,大體量運行??平涕g融合,主體間聯動。多平臺對接,多鏈條融通。
袁志明認為,東湖科學城作為湖北重點打造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其規劃建設是武漢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確東湖科學城的定位,然后確立東湖科學城重點工作的標準,再系統謀劃推進東湖科學城的重點建設任務。
在“定位”上,東湖科學城應向國家對湖北科技創新的要求主動靠齊,爭做承擔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任務的“排頭兵”。
在“定標”上,要以能否達到國家對湖北科技創新發展的要求作為東湖科學城建設的根本標準。湖北是科教大省,武漢是科教大市,集全省、全市之力建設的東湖科學城,必須代表湖北科技創新最高水平,必須率先滿足國家需求。
在“定事”上,要充分研判國家對湖北的戰略部署,摸清湖北科技創新的家底,根據東湖科學城的定位,在規劃制定、項目組織、資源配置、平臺建設等方面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干好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能充分體現湖北特色、展現湖北擔當的重點建設工作。
“科學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有久久為功的精神?!痹久鹘ㄗh,應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優先重點”的思路,抓緊時間將迫切需要落地建設的重點項目,比如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項目作為最優先事項,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實的作風推進落實,發揮優先建設項目的示范性、引領性作用,帶動科學城建設走上“快車道”。
“東湖科學城是一個創新綜合體,推進東湖科學城建設必須集中政府、國立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龍頭企業等多種創新資源參與建設?!痹久髡J為,要發揮多種創新資源“1+1+……+1>N”的建設效果,就必須打破東湖科學城內不同參建主體間的壁壘,打破科技創新“單位化藩籬”。在科技創新方面強調開放、協同與合作。在物理空間布局方面強調科學謀劃、統籌布局。
在他看來,現在發布的科學城規劃比較完善。但是在推進落實中,要特別注意做好東湖科學城規劃與國家各個層面規劃的銜接工作。按照“整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穩步有序推進規劃落實。注重深化國際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創新體系。
“作為一名在漢科創人,我對科學城的未來充滿期待?!痹久髡f,下一步,他們將時刻牢記作為“國家隊”“國家人”,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明確“定位”、準確“定標”、科學“定事”,在東湖科學城加大力度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和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設,積聚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聚焦主責主業,力爭產出更多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成果在漢轉移轉化,為東湖科學城的建設和湖北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創新源動力。(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銳 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