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藍藻水華頻發,威脅著水資源的利用和水環境的安全。三峽水庫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庫,自2003年蓄水以來,支流水體頻繁暴發水華,尤其是近年來多次出現危害嚴重的藍藻水華。深入認識水庫調度對藍藻水華的影響效應及其機理是三峽可持續運行的客觀需求,也是藍藻水華防控的內在需要。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畢永紅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三峽水庫調度通過改變水位和水體理化條件導致藍藻水華消退的機理,為基于生態調度防控水華提供了依據。?
圖1 水庫調度引起的水位變化及其對藻類群落的影響
研究團隊在三峽梯調中心的協助下,于2021-2022年在三峽水庫兩條主要支流香溪河和澎溪河的藍藻水華暴發期間,開展了三峽水庫調度試驗,通過原位觀測認識不同調度情景下水文情勢改變對支流藻類群落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三峽水庫試驗性調度期間,水位變幅為2.02~4.33m,兩條支流的流速同比上升68 %,總磷和總氮濃度下降20 %以上,藍藻生物量下降66.94%~75.17%;藻類多樣性顯著增加,藻類細胞密度顯著降低。此外,浮游植物群落優勢種由藍藻向綠藻轉移。分析確認,水位波動對藍藻水華消退有顯著影響,水動力變化導致藍藻生物量的急劇減少。這項研究首次通過大規?,F場試驗驗證了水庫調度對藻類群落的影響,與該團隊此前發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上的關于三峽水庫減淤調度研究成果(Peng et al.,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2.133082)一起,共同確認了在大型水庫管理中,水動力可作為一種調控藻類群落結構、處置藍藻水華的有效手段,這為藍藻水華防控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前景。
該研究以“Reservoir regulation-induced variations in water level impacts cyanobacterial bloom by the changing physiochemical conditions”為題在線發表于Water Research(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1836)。主要研究工作由水生所訪問學者李淵副教授(太原科技大學)和水生所方靈超、米武娟等人共同完成,畢永紅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U2040210)、面上項目(42207528)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