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桂建芳院士發文綜述水產養殖中的中國智慧和現代創新

發表日期:2024-05-23張曉娟來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縮小

水產養殖源自中國古代智慧,被認為是最高效的食品生產方式。為"解決吃魚難"問題,大約70年前,新中國提出了水產養殖新對策,揭開了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序幕。進入21世紀后,中國水產養殖的成功及其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貢獻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的幸運者之一,桂建芳于40年前加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由此開始致力于多倍體銀鯽(Carassius gibelio)的遺傳機理和育種生物技術研究,見證了水產養殖創新發展歷程。近日,桂建芳院士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發表綜述文章Chinese Wisdom and Modern Innovation of Aquaculture。論文介紹并強調了最近的一些關于水產養殖,特別是遺傳育種的重要創新,也介紹了現代水產養殖的其他創新和貢獻。

綜述在簡要概述傳統水產養殖的歷史發展以及現代水產養殖的決策制定的大背景下,以個人研究實踐為例,詳細梳理了在銀鯽遺傳機理解析和精準育種中取得的最新突破性進展,如雙三倍體概念的提出 (Wang et al.,2022)、倍性變化與生殖方式轉換的關聯(Lu et al.,2022)、無減數融合生殖方式的發現(Lu et al.,2023)、育性可控的異源多倍體合成(Lu et al.,2024)、無肌間刺突變體的創制(Gan et al.,2023),以及更美更優金魚的再造 (Yu et al.,2021 & 2022)等,系統闡述了通過這些發現原創的多種精準育種技術和培育的系列異育銀鯽新品種對水產種業和水產養殖的貢獻(圖1)。此外,中國水產養殖在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控、養殖設備設施更新和養殖模式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也得到了解決,取得了重要創新性突破。

圖1? 多能的雙三倍體銀鯽及其重要應用

在綜述的最后一節,桂建芳院士提出了中國未來水產養殖發展的10種范式變革與方向:一是更加重視遺傳改良品種和優良原種,減少對一般野生種和外來種的依賴;二是發展育性可控技術培育不育的養殖品種,避免養殖品種逃逸對野生種的遺傳污染/稀釋及疾病傳播風險;三是優化多種混養和多營養級養殖,提升養殖產量和質量;四是進一步激活稻田養殖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發展生態農業,不僅可以生產更多的水稻和水產品,還能優化鄉村美景助力鄉村振興;五是開拓循環水設施和智能技術,發展智能水產養殖和生態工程水產養殖,由此解決當前水產養殖中的人員短缺困境特別是婦女等勞動不平等困難;六是進一步利用濾食性魚類凈化水質,發展湖泊、水庫等大型水體的生態漁業;七是嚴格禁止施用化肥,保持無化學品養殖和清潔的水環境;八是制定嚴格的營養和飼料標準,提高水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九是嚴格控制尾水排放,避免天然水體富營養化和有毒藍藻繁衍,從而保持環境健康;十是合理規劃和保持水產養殖的使用空間,確保水產品產量平衡。

桂建芳院士還分析了“長江十年禁漁”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他認為,這一政策和舉措開創了漁業從“捕”到“養”再到“護”的先例,是中國智慧對世界的新貢獻。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735124000325

附件: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