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武漢病毒所合作在東非蝙蝠與嚙齒類動物病毒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發表日期:2024-04-16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放大 縮小

蝙蝠和嚙齒動物等疫源野生動物在人畜共患病原體的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某些非洲國家和地區是野生動物源新發傳染病發生的熱點區域,然而當地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導致這些地區的傳染病監測和防控面臨挑戰。調查這些地區的病毒在野生動物種群中的分布、進化和傳播方式是預警預防未來潛在流行病威脅的關鍵步驟。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昆士蘭大學和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對在東非國家肯尼亞和烏干達采集的近1300份蝙蝠和嚙齒動物樣本進行了病毒組調查研究?;谌A大智造T系列測序平臺,研究團隊通過宏轉錄組測序揭示了這些野生動物中的病毒多樣性,重組和跨地域傳播特征。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國際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組》)發表。

本研究使用的動物樣本種類與分布

研究團隊共鑒定出251種蝙蝠或嚙齒動物攜帶的RNA和DNA病毒,其中87%為新病毒,揭示了東非地區野生動物高度的病毒多樣性和獨特性。值得關注的是,在埃及果蝠中發現了與人類II型副流感病毒和人類軟疣病毒相近緣的病毒,這些發現不僅對于理解這些病毒的起源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它們的傳播機制提供了關鍵線索。

東非蝙蝠和嚙齒動物病毒多樣性

此外,該研究顯示冠狀病毒和圓環病毒在與細胞入侵相關的蛋白上有著高度的多樣性和頻繁的重組。進一步分析揭示了病毒群落中頻繁發生重復突變、不同病毒型別的共感染以及地域間的病毒流動,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多樣化的自然病毒群落,為理解病毒如何在不同生態系統中傳播提供了重要信息。

東非哺乳動物病毒與動物宿主間的網絡關系

該研究成果為揭示東非地區蝙蝠、嚙齒類等重點疫源野生動物宿主的病毒譜提供了全面的基因組和生態數據資源,也為全球病毒多樣性研究領域提供了新的數據和視角。

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高通量基因組測序與合成編輯應用重點實驗室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國際伙伴計劃項目的經費支持。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王達希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興婁研究員、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任梓睿、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胡犇青年研究員,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海龍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李俊樺研究員,昆士蘭大學Sheila Ommeh教授,肯尼亞國家博物館Bernard Agwanda研究員以及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肖敏鳳副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附件: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