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單超、袁志明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藍佳明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Vaccines發表了題為“Both chimpanzee adenovirus-vectored and DNA vaccines induced long-term immunity against Nipah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將有望進一步開發為尼帕病毒候選疫苗.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人畜共患傳染病,能引發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颊咦畛醣憩F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燒、頭痛、頭暈和嘔吐,可迅速發展為嚴重的腦炎,嚴重者伴隨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將其劃分為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nae),亨尼帕病毒屬(Henipavirus),屬于一類病原微生物,活病毒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四級(BSL-4)實驗室進行。1998年,該病毒首次暴發于馬來西亞,到2023年,該病毒已相繼在新加坡、孟加拉國、印度和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出現,平均致死率在40-75%。由于其較高的病死率、潛在的流行性以及缺乏特異性防治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入優先研究的病原體清單。我國在地理位置上與尼帕疫情頻發地相近,旅游及經濟貿易往來頻繁,雖然目前尚未見該病例的報道,但尼帕病毒對我國公共衛生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且目前尚無針對該病毒的有效藥物,因此,開發安全有效的疫苗對尼帕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以序列優化的NiV G為免疫原,開發了以缺陷型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AdC68-G)和以質粒為載體的DNA疫苗(DNA-G)。在滴鼻、肌肉免疫AdC68-G、DNA-G初免/ AdC68-G加強免疫的BALB/c小鼠模型中,可檢測到快速強效的T細胞免疫反應和長效的中和抗體,抗體可維持到免疫后68周,且無明顯的下降趨勢。在接下來的滴鼻、肌肉免疫AdC68-G、DNA-G初免 / AdC68-G加強免疫以及肌肉/電擊免疫DNA-G的金黃地鼠攻毒模型中,也可檢測到較高滴度的針對兩種尼帕病毒株(NiV-Malaysia和NiV-Bangladesh)的中和抗體,并完全保護兩種尼帕病毒株的致死性感染(圖1),沒有明顯的體重減輕、臨床癥狀或組織病理性損傷,大幅度降低或完全清除了金黃地鼠肺臟、腦和脾臟中的病毒。該疫苗未來有希望開發為尼帕病毒的候選疫苗,相關研究對尼帕病毒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圖1 AdC68-G和DNA-G兩種疫苗對兩種尼帕病毒株的致死性保護
武漢病毒所博士生陸明青和高級實驗師姚艷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武漢病毒所單超研究員、袁志明研究員、姚艷豐高級實驗師和上海免疫與感染所藍佳明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項目得到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大力支持。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541-023-00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