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9月14日,2024年湖北省全國科普日活動主場活動在湖北省科技館啟動。啟動儀式上,2024年荊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獲獎代表現場領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謝平研究員榮獲荊楚最美科技工作者。
30多年來,謝平專注淡水環境保護研究,創造性的提出了“非經典生物操縱”理論,攻克了“藍藻水華”生態控制的世界性難題,為守護祖國的水生態環境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9年,謝平留學回國,在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劉建康院士的指導下,對藍藻水華的生態控制展開多年的系統研究,于1997年正式提出了 “非經典生物操縱”理論,即通過控制兇猛魚類、增殖鰱鳙等濾食性魚類,來遏制藍藻水華。該理論克服了歐美流行的“經典生物操縱”中,大型枝角類不能控制群體藍藻的缺陷,將有害藍藻的生物控制轉變為一種人與自然良好共生的循環、可再生型的生產系統管理模式。謝平因此獲著名國際淡水生態學獎——生態學琵琶湖獎。目前,“非經典生物操縱”已成為我國應用最廣的藍藻生物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
2021年,武漢東湖時隔36年再次暴發藍藻水華,謝平團隊臨危受命,提出了基于“非經典生物操縱”理論的食物網調控方案,將藍藻水華的覆蓋面積從 2021 年的 87%降低到了2022年0%,為《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東湖的順利召開提供了基礎保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并為我國大型湖庫藍藻水華的防控提供了一條成本低且高效的技術途徑。
謝平曾被環保部聘為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湖泊主題專家組成員,擔任洱海搶救性保護專家組組長等,作為專家組組長,指揮了2016年錢塘江藍藻水華的綜合控制以及2023年杭州亞運會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的藍藻水華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把論文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