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12月19日下午,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南大學教授高樹基應邀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氮循環與氣候變化》的學術報告。該講座系水生所創新系列講座2023年第29期。
高樹基教授首先針對海洋生物泵調控碳、氮復合氣候效應,提出了海洋氮循環和N2O排放的重要性,并指出N2O是氮循環與全球氣候的直接鏈接點。海洋真光層是生物地球化學反應的熱點場所,海洋是連接大氣與深海的反應器,有90%的初級生產力在真光層迅速礦化,從而驅動氮再生循環過程。其團隊應用高分辨率同位素標記培養證明了真光層原位N2O產生與積累及不同路徑的N2O產生速率和貢獻,提出了“生物泵雙重氣候效應”觀點。隨后,高樹基教授又針對海洋水體中懸浮顆粒物中不同生物組成對N2O釋放的貢獻,指出懸浮顆粒物為N氧化和還原過程提供了生態位并促進了水體的N2O產生。
高樹基現任海南大學教授, 廈門大學教授(2011-至今), 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2018-2023), 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為國際PAGES/IMAGES計劃海洋氮循環的過去與現在(NICOPP)工作組成員。專長以穩定同位素為主要手段研究上層海洋復雜氮動力學過程。在碳-氮同位素技術、河流碳的源匯過程、氮循環各個過程速率與影響因子、氧化亞氮產率與機制以及天然同位素示蹤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相關結果在國際期刊發表200 余篇SCI 論文,其中以通訊及第一作者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60多篇論文,文章總引超過70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