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6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聯合發起的第二屆“全民愛豚月”科普活動走進了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保護區、水生所、基金會、國家電網特高壓建設公司、中國鐵塔荊州市分公司、華為云、斗魚、武漢聚德苑老年書畫家協會以及洪湖市第一小學等單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顒佑杀Wo區副主任毛峻峰主持。
保護區主任郭立鶴表示,保護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水生所及各方的推動下建立的。保護區位于長江中上游,是最典型的豚類原生態棲息地,同時也是一個科學研究和野化馴養相結合、救治救護與宣傳教育相結合的示范保護區基地。保護區已在洪湖市老灣鄉初步建設了一處科研教育基地(老灣基地),其有一處長約10公里的自然故道(老灣故道)和水上監測設施,此水域為長江流域唯一的長江江豚適應性訓練水域。
活動現場,水生所和保護區就長江江豚適應性訓練簽訂共建合作協議,并在此建立“長江江豚適應性訓練實驗站(老灣)”(以下簡稱“實驗站”)。
水生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梁瓊表示,希望未來通過“實驗站”開展長江江豚及老灣故道資源環境監測等科研工作,積極推動長江江豚適應性訓練及長江生態的自然教育,逐步推動長江江豚回歸自然水域,為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水生所研究員、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表示,今后,基金會將借助“聯合實驗室”平臺,在水生所、保護區、社會機構和眾多愛心人士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極宣傳推廣“江豚重返家園”計劃。一方面促進遷地保護江豚群體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促進遷地保護江豚重返長江和兩湖。
此次活動還在老灣基地開展了“長江生態保護”主題書畫展,武漢聚德苑老年書畫協會提供了優秀書畫作品50余幅。參展的書畫藝術家們,通過書畫作品等傳統文化形式,書寫綠色長江,弘揚生態文明,謳歌新時代。著名書法家孔可立先生更是在現場留下他的墨寶“歡迎江豚 回歸家園”,引起諸多稱贊。
來自洪湖市第一小學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現場宣誓,要做保護長江、保護江豚的小衛士。
23日,“全民愛豚月”科普活動還走進洪湖市第一小學,分享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的故事”。洪湖一小的同學們精心準備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江豚兒童劇。孩子們以生動形象的表演,向我們展示了長江江豚在內的長江生態的旗艦物種的特征、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等。保護長江是我們每一代長江“原住民”的使命和擔當。
同時,基金會也通過線上網絡直播的形式,帶領網友們走進了保護區的四個科普展廳,通過保護區工作人員詳細且生動的講解,讓大家了解到保護區濕地和水生動植物等的保護以及巡護檢測等工作。
水生所和保護區代表簽訂協議
水生所和保護區代表為“長江江豚適應性訓練實驗站(老灣)”揭牌
洪湖一小學生代表宣誓